今天是
  • 无障碍服务
    您的位置:首页>检察新闻

    这个网红打卡地,与检察院有什么关系?

      2024-04-18

    “昔日尾矿库,今日花田海。在检察机关与区委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如今这里是新晋的网红打卡地。”——展板前,跟随着云南省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卢义颖的讲解,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看到昆明东川小江流域的旧貌与新颜后,纷纷感慨变化之大。“这里现在很漂亮,我老家就是这儿的。”指着展板上的一片七色花海,陪同视察的一位全国人大工作人员热情地向身边人推荐家乡的网红景点。


    结束了几天的阴雨绵绵,8月20日,昆明的天气格外给力,天高云淡,凉风习习。当天下午,11位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来到昆明,视察滇池流域生态保护检察工作,听取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情况的报告。

    疑惑:湿地与检察机关有什么关系?


    初秋的星海半岛湿地景色宜人,湖畔芦苇、菖蒲丛生。代表们视察检察工作的第一站就安排在滇池畔的这个湿地。

    表来到位于滇池畔的星海半岛湿地,就检察机关发挥公益诉讼职能保护滇池流域生态环境相关工作进行视察。图为检察人员介绍昆明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情况和典型案例。


    “这里是湿地,它与检察机关有什么关系啊?”一下车,青岛市台联会长林青代表就向身边陪同视察的最高检办公厅负责人提问。


    “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在环境保护方面就是要配合打好蓝天碧水空气保卫战。检察机关对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立案,通过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职。如果达不到效果,检察机关就提起诉讼推动整改,与职能部门一道保护生态环境。”该负责人向代表解释道,昆明几条河的水质每天都公布在网上,检察官重点对五类、劣五类水质的河流进行跟踪,然后发出整顿建议。通过各方努力,现在水清了,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

    代表来到位于滇池畔的星海半岛湿地,就检察机关发挥公益诉讼职能保护滇池流域生态环境相关工作进行视察。图为代表实地察看湿地生态,边听边看边与检察人员交流。


    穿过大片水杉林,代表们与检察官边走边聊。


    “树怎么泡在水中?”


    “水杉比较适宜生长在这种浅水的环境中。”


    “这片湿地原本就有吗?”


    “曾经被破坏过,原来有居民搭建房屋,生活在此。随着滇池流域的重新规划和生态保护的加强,这儿又恢复了湿地地貌,成为滇池之肾。”


    长长木栈道的尽头是一个小广场。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滇池保护治理情况时曾到这里实地察看。


    “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卢义颖站在展板前,与代表们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这些公共利益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打赢三大保卫战离不开公共利益的守护人,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责无旁贷。


    公益诉讼检察制度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提供了公益司法保护的“中国方案”。昆明是全国首批试点公益诉讼制度的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保障食药品安全、保护国有资产安全、捍卫英烈荣誉与尊严等领域,全面推进,精准发力。


    “昆明市检察院及涉滇池流域7个基层院两级检察长实地巡滇,掌握了解滇池流域总体状况,现场调查取证、现场列出问题清单、现场督促整改。‘检察长+河长制’工作模式被最高检作为经验在全国推广……”


    代表们听着检察官的介绍,不时插话提问。视察团副团长、北京市政协副主席陈军代表问:“转隶后,检察机关的工作重心是不是就变成公益诉讼工作了?”


    “对检察机关来说,转隶就是转机。公益诉讼检察是一项新职能,是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与刑事、民事、行政检察统筹推进。” 


    “民事公益诉讼与行政公益诉讼,哪种效果好呢?”


    “一般来说,行政公益诉讼是在社会公益受到损害的时候,通过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而民事公益诉讼则针对具体的侵权行为。目前,行政公益诉讼的数量占大多数。”


    “滇池保护的难点在哪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尾矿库?”对检察机关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工作,代表们非常关心。昆明市检察院检察长李晓红说,昆明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起步较早,但作为一项相对较新的检察业务,社会知晓度不高。“今后我们会主动多邀请代表视察工作、参与听证,在接受监督的同时,使更多人了解公益诉讼、支持检察工作。”